國家人權博物館BrownBag課程演講

【藝術行動的實踐─反思倫理、政治與美學的關係】

放眼全球,藉由藝術行動進行社會或人權實踐,校準當下與投射未來於其中的當代藝術案例,並不少見。3月課程我們從劇場視角觀看藝術實踐展望真實的文化治理,本月課程則邀請到獨立策展人、同時亦為人權館20192020兩屆綠島人權藝術季策展人羅秀芝,為我們分享策展過程是如何匯聚多種藝術行動的實踐,並以實際作品嘗試探問倫理、政治和美學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:是否強調倫理原則或政治正確,便必然限縮了美學的自主性?反之,是否強調美學自主性,便必然可能損及倫理原則和政治的強度?

去年綠島人權藝術季《拜訪流麻溝15號》,從記憶、地方、敘事三個不同的角度,以「他者的凝視為鏡」的方式,進行關係性的主體建構,並關照不同主體的記憶,將其鑲嵌於多元辯證的「流麻溝15號」地方概念中,以強化地方在流變中所營造的政治性和倫理性轉型作用。今年,綠島人權藝術季則以《如果,在邊緣,畫一個座標》為題,分別從「他者共生的倫理軸線」、「邊緣相依的政治光譜」和「藝術地誌的美學微光」為視角,窺看藝術家們根據各自不同的參照系統所描繪的邊緣座標,如何重新部署倫理、政治與美學。

﹌﹌﹌﹌﹌

【藝術行動的實踐─反思倫理、政治與美學的關係】

日期:20200609(星期二)

時間:13:30-15:30

地點: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人權學習中心1(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)

報名:上限15名,採線上報名:https://reurl.cc/O1D1Kg

講師:羅秀芝

講師簡介:獨立策展人,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城市理論、空間的哲學建構、性別政治、原住民藝術的當代性、情境知識等,並聚焦於以策展作為社會實踐、空間實踐和批判思考的方法。近幾年來積極嘗試策展地誌學的實踐方法,運用相對性的、關係性的空間概念,將不同主體的神話、傳說、歷史、記憶、道德、倫理、慾望和權利等文化概念,全數鑲嵌於多元辯證的地方概念中,以強化空間在流變中的對比、對抗、重疊和並置,所營造的政治性和倫理性轉型作用。

煩請於課程前10分鐘報到,課程提供公務學習時數,請於報到處簽到以利查核。

回頂端